近兩年,相比于聲量鼎沸的Robotaxi領域,前裝法規落地下催生的商用車輔助駕駛賽道似乎走得更快一點。這個略顯低調,卻充滿想象空間的冰山正浮出海面,給行業帶來新的興奮點。
商用車安全痛點下的“快”與“慢”
商用車作為一種生產工具,扮演的更多的是生產資料運輸者的角色。當然,這也意味著更長的駕駛旅程、更重的運輸任務以及更高的駕駛風險。
作為“基建狂魔”和公路運輸大國,我國對于商用車的需求其實非常高。2021年中國交通運輸行業完成營業性貨運量521億噸,同比增長12.4%,兩年平均增長5.8%。而在強勁的需求背后,是居高不下的事故率。眾所周知,商用貨運車輛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車輛超載及司機疲勞駕駛的情況十分普遍。此外,長制動距離、多視野盲區等特性都加大了事故的概率及嚴重程度。此前就有一項針對重卡司機的調查發現,疲勞駕駛引發事故的比例高達73%,視線遮擋、駕駛人經驗缺乏、注意力不集中分別是41%,32%和26%。也就是說,解決商用車帶來的安全隱患迫在眉睫,而ADAS就是很好的應對措施。
2017年3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及同年9月發布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就曾多次強調,符合規范要求的營運客車應裝備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
對于新生產貨車的多項安全管理條例也正式自2020年9月起執行。根據要求,18噸以上且最高車速大于90km/h的載貨汽車需要強制安裝LDW(車道偏離預警)、FCW(前向碰撞預警);2021年5月起,12噸以上且最高車速大于90km/h的牽引車、載貨汽車需要強制安裝AEB。
前裝法規的落地及對商用車安全運行監管的快速推進,對于提高交通安全性,降低事故傷亡率具有重大意義。在這樣的政策紅利及旺盛的需求下,也催生了眾多國產供應商開始在商用車智能駕駛賽道發力,并涌現出像清智科技這樣的實力玩家。
自2016年成立起,清智科技就從ADAS入手入局商用車賽道,至今已走過整整六年時間,憑借良好的平臺優勢,加入到了ADAS國家標準法規的起草。值得一提的是,在法規起草單位中,清智科技也是除了主機廠、科研機構之外唯一的Tier1供應商。
清智科技前裝量產ADAS,圖片來源:清智科技
基于其在法規上的前瞻站位及技術先發性,目前清智科技已經實現20萬套的ADAS前裝量產規模,收入超過2 億元。據其CEO張磊透露,清智科技ADAS 主力產品已進入34 家整車廠客戶前裝供應商體系,取得480 余個車型公告,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前三位,包括重汽、東風、陜汽、紅巖、徐工等重卡主機廠,金龍、宇通、金旅、中通等客車企業都是其客戶。
短短六年時間便將技術走向落地并建立起如此龐大的“朋友圈”,可謂大力出奇跡。但與此同時,張磊也表示,汽車產業的發展自有其規律性,而清智科技奉行的正是長期主義。
相比于“快”的打法,張磊更傾向于腳踏實地,徐徐圖之,“這或許也跟公司基因有關”,張磊笑稱,這種長期主義的基因也投射在了公司人才梯隊的建設上。在迎接飛速發展的新技術挑戰下,清智科技需要的不僅僅是懂新技術的人才,更是把智能駕駛落地當成事業來做,能實現工程落地的“全才”。
“而且我們是按照主機廠客戶的需求和前裝量產的研發規律去規劃部門的,從前端的銷售部門、產品部門,到研發部門、項目管理部門,和客戶在同樣的語境下開展研發工作,不忽悠、不炫技,確保需求及時響應,客戶滿意永遠是我們的宗旨?!睆埨谡f到。
清智科技蘇州研發中心,圖片來源:清智科技
而基于去年實行的蘇州和天津雙中心發展戰略,清智科技在補充和備份的同時也順勢擴充了團隊,目前其團隊規模已擴充到了近200人,預計2022年底團隊人數能到250人以上。未來,清智科技也將匹配業績,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立足Tier 1,加速全棧融合
ADAS只是入口,事實上,清智科技要做的是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里的關鍵系統集成商。
“我們創始團隊一開始制定的戰略就是先從最擅長的控制集成做起,從最務實的商用車做起,然后逐步的過渡到全棧解決方案,再到乘用車市場。在戰略上我們沒有犯錯,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一點?!睆埨诒硎?。
借助于一定規模的ADAS產品落地,清智科技已經錘煉出來了一套“感知-決策-控制-網聯”高效的全技術鏈的基礎體系架構,具備突出的ADAS核心軟硬件開發、底盤控制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能力,這將幫助他們在未來的邊界拓展中快速積累、分類、使用和驗證新的問題,并加速縮小技術差距,在賽道上保持領先優勢。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感知、決策外,清智科技是少有的同時布局執行層即線控底盤的系統集成商?!皥绦卸说目煽啃詫τ谡麄€智能駕駛性能的體現是非常重要的,全技術鏈下才有可能將整體系統的性能做到最優?!睆埨诮榻B說,“這也恰恰是卡脖子的一個東西,疫情影響下我們看到了建立自主產業供應鏈的重要性,因此這塊技術還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p>
清智科技產品布局,圖片來源:清智科技
目前,清智科技的線控底盤產品已經在一些主機廠,包括軍工特種車輛上做了前裝定點工作,預計近兩年就可實現量產。
而在清智科技探索乘用車自動駕駛的同時,隨著資本轉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Robotaxi玩家也跨場景而來,將觸角延伸到了商用車賽道,他們的差異化技術優勢成為他們入場的底氣。
面對所謂“降維打擊”分食已有戰場的可能性,張磊也進一步闡述了雙方的差異,認為走單車智能L4路線的自動駕駛公司優勢在于感知和規劃算法,而對于ADAS市場,軟硬結合的產品開發以及測試匹配能力更為重要,體系化作戰才能建立真正的護城河。與此同時,車路云網一體化中國特色智能網聯汽車方案路線也為輔助駕駛公司未來升級L4提供了更友好的發展路徑。長期來看,輔助駕駛和結合基礎設施的特定場景自動駕駛會是清智科技持續發力的主戰場。
可以肯定的是,清智科技這種穩扎穩打的戰略將持續托起其野心。最后,張磊也表達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攜手推動產業向上的意向。
實際上,自動駕駛發展到現在,技術研發已經是上一個階段的維度了。在行業由技術研究階段過渡到產品落地階段的當下,除了要考慮技術、政策、量產以及可靠性等老生常談的問題,要想做的更深更透,更重要的還是要和整個產業生態進行協同融合。
與主機廠的關系,疫情常態化影響下與上游企業的關聯度和議價能力,對商業化應用的思考和布局是否領先,都是評估企業在智能駕駛賽道資源傾斜程度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中國特色的車路云網一體化發展道路上,還需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去和路側的生態伙伴去做深度的融合?!睆埨趶娬{到,“這其實才真正走入了一個深水區,因為這是要從0開始的,需要我們自己從前到后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估計會探索很長時間?!?/p>
有外媒預測,到2027年全球商用車智能駕駛的規模將超過880億美元,潛在市場規模超萬億,萬億級市場為商用車智能駕駛應用撐起了足夠大的價值空間。
“而縱觀汽車行業百年發展史,其實還是在走整合的路線,未來勢必還將經歷一個洗牌、整合的過程?!睆埨诟锌?。大潮退去,方知誰在裸泳,清智科技的目標是能成為像博世、采埃孚、大陸等一樣優秀的Tier1企業,特別是成為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中優秀的關鍵系統供應商。
*版權聲明:本文為蓋世汽車原創文章,如欲轉載請遵守 轉載說明 相關規定。違反轉載說明者,蓋世汽車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地址:http://www.intowebgh.com/news/202204/8I70296529C601.shtml
 
聯系郵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2569524782
求職應聘:021-39197800-8035
簡歷投遞:zhaopin@gasgoo.com